頂針斷裂之后的處理方法:
1、斷裂未卡死的狀況,可敲出.
2、卡死后用鉆頭鉆取后再敲出. (針對材質軟的頂針)
3、放電穿孔后再按圖線割處理.
4、在不影響頂出的情況下,取消該處頂針.
針對頂針易斷裂可以從以下著手去解決:
一、模具方面
方法一:從頂針強度改善
對策:1.選用材質好的頂針.(選用熱處理加表面氮化的頂針)
對策:2.加大單節頂針的外徑.(在模具上有足夠空間的情況下,相應公模仁孔徑加大,公模板與上頂出板逃孔加大).
對策:3.選用雙節頂針.(在頂針是單節頂針的情況下)
計算雙節頂針的加強段長度,上頂出板與公模板相應逃孔加大.
方法二:從減少干涉量改善
對策:1. 加大公模仁背面逃孔,減少干涉量.(頂針孔配合段留10-15mm長度).
對策:2. 頂針逃空(前段留10-15mm長度配合段,中間段研去單邊0.10mm的量).
對策:3. 加大頂針與公模仁頂針孔的間隙(頂針與頂針孔配合間隙過小)
一般情況下,頂針孔比頂針外徑大0.01-0.02mm.
手動測試頂針通暢性,必須是穿過與拔出公模仁的力量均勻的,無阻礙卡頓.
對策:4. 公模仁與頂針選用不同的材質,不同材質的熱膨脹系數會不同.
當模溫過高時,會因模具熱膨脹,導致頂針與頂針孔卡死后的頂針斷裂.
對策:5. 對于外徑4.0mm以上的頂針,手工加開油槽,上油潤滑(前段留10-15mm長度不開油槽).
對策:6.減小頂針與頂針孔的間隙.(頂針與頂針孔磨損后,料進入到頂針孔后卡料導致頂針斷裂).
方法三: 從加強頂出與減少頂出阻力改善.
對策:1. 增加頂針.(在模具上有足夠空間的情況下,在頂針容易斷的周邊區域).
對策:2. 加強公模四周及肋部溝槽部分的拋光或加大脫模斜度.
方法四:針對產品不脫落造成的壓模后頂針斷裂改善.
對策:1. 頂針前端有毛刺,去除之.
對策:2. 頂針前端平面陷于產品肉厚間太深,確保頂針高于產品肉厚5條以內,頂針與產品接觸部位拋光處理。
對策:3. 去除公模部分影響脫模方向的倒扣.
對策:4. 頂針與滑塊有投影面相干涉的情況,增加預復位裝置或感應檢測裝置.
對策:5. 確保產品頂出后,頂出系統能順利復位.
對策:6. 增加吹氣裝置.
對策:7. 增加模具影像保護器,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.
二. 機臺設置方面
合理的機臺頂出條件與成型條件,也是必不可少的.
1. 頂出速度與壓力過大.
設置恰當合理,以產品能脫落的最小設定值為準.
2. 射出壓力過大.
壓力設置合理,調試過程中數值應慢慢往上加大.產品射得過飽和,產品的包
附力就強,就越不容易脫模.
3. 頂出行程過長(以實際能夠掉落的頂出距離為準,不必頂到限位位置).
頂出行程越長,對于直徑細小(如¢0.8mm至¢2.0)的頂針來說,越容易斷).
4. 頂出次數過多.
以產品能脫落,頂出的最少次數設定值為準.
5. 頂出板未回位,禁止鎖模.
6. 對于有三個頂出桿孔的模具,機臺上要使用等長的頂桿,分別放置于上下位置加以頂出,以利頂出平衡.
400電話